将赣州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试析赣州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赣州市旅发委副主任罗沪京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红色历史灿烂,红色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优秀资源禀赋,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推动下,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横向与井冈山、延安、遵义、韶山、百色等地相比,赣州红色旅游的总量较小,知名度不高,差距还较大,尤其是红色旅游区作为赣州“一核三区”旅游发展战略中知名度最高的区域,未能发挥引领赣州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旅游产业总量不大。以年为例,市级层面对比,赣州全市红色旅游接待人数为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亿元;遵义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临近的吉安市仅井冈山一地的红色旅游接待量就达万人次,接近赣州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总量。县级层面以瑞金市为例:年,瑞金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7亿元;井冈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韶山市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52.8亿元。市、县两级红色旅游与国内主要红色旅游区相比,接待人次差距较大,收入总量偏小。
(二)红色文化挖掘不够。赣州市定位为“红色旅游区”的瑞金、兴国、于都、会昌、石城、宁都、寻乌七县中,瑞金对中央苏区有关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及展示;兴国县有几处相对完善的陈列馆、纪念园等对外开放;其它县对红色资源的发掘、利用极为单一,基本限于保护几处革命旧址,或者建一个纪念馆,有些县甚至连旧址都已经年久失修。就全市红色文化或红色旅游而言,这样的红色文化挖掘远远不够。
(三)红色资源展示形式单一。各地对于苏区红色历史及精神的展示基本限于纪念馆、展览馆、旧居展示等传统方式,大部分游客来了就是看看房子、看看展览,看来看去都一样,如果没有请讲解员,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难以通过现有的展示形式深刻理解及认同苏区精神,导致我市红色景区对普通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吸引力较弱,在客源市场的口碑传播不广、美誉度不够。
(四)苏区精神内涵传播不够。对比其它经典红色旅游区,井冈山精神提炼成了“成功精神”对外进行传播;遵义精神对“历史转折”进行强化;韶山突出“伟人故乡”进行宣传;延安主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思想。比起这些红色旅游区,赣州的苏区精神内涵丰富,不遑他让,包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方面,是我党形成的重要而光辉的伟大精神之一。但从大众理解、认同及传播的角度来看,含义包容广,字数比较多,需要深入研究苏区历史,才可能真正理解苏区精神的内涵,对外传播力度较弱。
(五)红色旅游发展合力不足。赣州“红色旅游区”七个县(市、区)中,瑞金市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较为重视,但因基础差、底子薄、投入不足、发展定位等原因,旅游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瑞金市的支柱产业。兴国县下力气发掘了“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岗乡调查”等红色历史,但定位在红色历史的挖掘,发挥资源优势成为旅游产业还需努力。于都县拥有“长征出发地”的金字招牌,但一直局限于一个纪念园,纪念着这段历史,再无其它项目。宁都县建设了反围剿纪念馆,但功能较为单一。其它县(市、区)目前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逐渐在提升,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在各地的重心上。所以目前的现状几乎是瑞金市在单打独斗,一家在推动红色旅游,无法利用各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形成合力。
(六)经典红色旅游线路还未成熟。鉴于各地对于红色旅游的资源发掘、开发利用、项目建设、重视程度的差别较大,大部分县(市、区)红色景区、景点尚不成熟,所以很难设计推出可以全面展示中央苏区红色历史的经典旅游线路,而线路产品的不够成熟完善,又导致在外进行市场拓展时竞争力较低。
(七)红色旅游配套要素不足。“红色旅游区”各县(市、区)目前仅瑞金、石城两地相对条件较好,具备一定的旅游团队接待条件;其他各地短板严重,交通、住宿、购物、餐饮、车队、导服等系列旅游配套条件较差,连接待规模大一点旅游团的条件都不具备。
(八)红色旅游知名度还较低。综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加上对外宣传推广及市场开拓不够,以及临近的井冈山、古田等地知名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我市红色旅游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挤压,赣州红色旅游仅在周边省份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全国知名度不高,市场份额低。
二、加快赣州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主攻红色旅游项目建设。
“红色旅游区”各县(市、区)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狠抓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上来,切实提高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切实加快推进市《全域旅游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各类项目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完善配套设施,真正形成合力,共同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旅游成为赣州旅游的第一品牌。
各地要充分挖掘红色历史,布局建设更多的红色旅游精品项目,真正围绕一盘棋,打造精品点,串成一条线,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区”品质。同时红色项目的建设要创新思路,不能重复建设纪念园、展览馆,要融入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创意,新项目,让红色旅游生动起来;同时要注重“红、绿、古、娱”各类旅游项目相结合,让旅游产品丰富多彩,增加吸引力。
(二)苏区精神的全面宣传。
要从利于传播弘扬的角度对苏区精神进行“再提炼”、“再创作”,提炼出“灵魂”,让每个来到赣州红色旅游区的人都能记住苏区精神并广为传播。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党中央始终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培养党员、干部优良作风,始终勤政廉政,为民爱民。这个指导思想是和“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一脉相承的。
赣州在中央苏区时期创造了许多“第一等工作”,有着“自带干粮去办公、夜打灯笼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而且从苏区时期到今天实施苏区振兴发展战略,赣州不断涌现争创一流、廉洁清正、为民爱民的好干部。所以苏区精神的最重要的灵魂就是“苏区干部好作风”,我们对外宣传苏区精神可以定位为宣传“苏区干部好作风”。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对外展示苏区红色历史,纪念苏区革命先烈、弘扬宣传苏区精神;对游客介绍赣州、介绍苏区精神,都精心谋划、紧紧围绕“苏区干部好作风”这一灵魂。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必将在全国形成良好舆论氛围,让全国人民知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让全国各地来赣州学习“苏区干部好作风”,同时也看到新时代的“赣州干部好作风”,为赣州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同时也借助广为传播的苏区精神,全面提升赣州的影响力,助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三)全力将瑞金打造成为赣州红色旅游龙头。
瑞金市不但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良好自然生态,红、绿、古相得益彰,结合“共和国摇篮旅游区”5A品牌及配套设施,具备成为也必须成为赣州红色旅游的龙头。
1.提升重视程度,将旅游业定位为瑞金市第一产业进行打造,举瑞金全市之力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强力支持,发展旅游产业,富民兴市。
2.全面营造“共和国摇篮——红都瑞金”的红色旅游城市形象。目前瑞金全域红色旅游氛围还不够浓,苏区精神及城市历史文化品位没有凸显,无法体现中央苏区及红都瑞金的良好氛围。要在瑞金市城乡、社区、景区、革命遗址、道路等各个形象要素窗口;在公务人员、服务行业、交通行业、教育行业等相关行业和环节,围绕红色苏区历史,统一设计,精心营造“共和国摇篮——红都瑞金”的独特红色氛围,让游客进入瑞金耳目一新,被红色氛围所包围,所感染,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3.强攻瑞金红色培训产业。传统意义上的观光考察型的红色旅游,吸引力不断弱化,瑞金红色旅游想要杀出重围,当前最需要狠抓的工作,就是结合党员、干部培训市场的高速发展趋势,强攻红色教育培训产业,抓住这个发展良机。
以井冈山为例对比看差距。目前井冈山市各类培训机构达多家,4年即开办红色培训班(期)期,培训人数12.9万人;从4年至今,红色培训每年增幅都在50%以上。7年井冈山市开办红色培训班(期)将达到期以上,培训人数达到40余万人。红色培训已经成为井冈山旅游的第一品牌项目,同时因红色培训时间长(一般为5-7天)、培训费用较普通团队游客高(每天-元),不仅取得让人惊叹的成就和效益,而且成功的解决了以前旅游依靠“黄金周”“暑期游”的突出淡旺季现象,全面带动全市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瑞金市在年之前红色培训机构只有瑞金市委党校和瑞金干部学院两家,其他机构基本为零;从-7年,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激发下,瑞金市其他单位组织和民间资本开始投入红色培训,先后注册成立了20余家培训机构,目前瑞金市共有各类培训机构24家。年瑞金市各类培训机构承接的红色培训人数为8-9万人,7年全年培训人数为12万人。与井冈山对比,瑞金红色培训的规模只相当于前者的四分之一,差距较大。但纵向对比瑞金红色培训产业发展总体增速达到近50%,一些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增速甚至达到-%,潜力和空间巨大,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势头良好。
当前困境与机遇并存,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解放思想,敢想敢干。要出台更加有利于各类培训机构注册管理、做大做强的政策;鼓励各级各类机构投资建设大型红色培训基地;出台特殊政策助推瑞金干部学院、瑞金市委党校红色培训工作做大做强做优,成为瑞金红色培训的龙头;组织各种资源向红色培训产业予以支持帮扶;完善红色演艺节目、师资力量培养等配套措施;设计经典红色培训线路及课程;各级党政部门、领导要为瑞金红色旅游培训产业“站台”、“背书”,不遗余力的全方位宣传瑞金红色培训,全面做旺瑞金红色培训市场,实现瑞金红色培训产业的超常规发展,进而带动红色旅游的突破发展。
4.大力进行旅游形象宣传及市场拓展。瑞金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可定位为“共和国摇篮—红都瑞金”,这是耳熟能详的金字招牌,在全国最有影响力。要围绕“共和国摇篮—红都瑞金”这一形象定位加大宣传力度,多层次针对客源市场投放广告;要善于策划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