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一年,这个曾经远东第一大医院成立了 [复制链接]

1#

(年上海街景)

说起年,那可是风云际会,山雨欲来。清王朝即将迈入生命的终点,中国的一切都在一点点往前挪,努力要搭上近代化的大潮,而医疗领域也不例外。依托众多传教士,19世纪末“西医运动”已经展开,医院落地建成。

也就是在那年,医院的描述:“那里空旷清静,最合卫生......药费便宜得很,服务圆满周到,去那儿准让人舒坦!”

医院不是别人,医院的前身。那时的广慈不仅“空旷清静”风景优美,更是救治贫苦病人之所。医护们艰苦创业,医术卓越,救死扶伤,诊费低廉,令名远彰。从那时起,医院“广博慈爱”的宗旨,便已经在此生根发芽,融入每个人骨子里了。

01以“广慈”之名建院

大家知道,上海这些个路名大都是解放后改名的。今天的医院坐落于上海的瑞金二路,曾经名为“金神父路”。广慈的故事要从这位“金神父”说起。

金神父中文名叫“金何伯”,注意不是“金阿伯”!他是法国人,自年起担任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凭借着法租界当局和天主教江南宗座代牧区的支持,买了医院,这可绝对是豪掷千金啊!

年,公董局为表彰他的贡献,特此将尚在拓展修建中的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南段以他名字命名,这便是在近代上海版图中“金神父”路的由来。

(金何伯(年–年))

虽然金神父一掷千金买下了地皮,却当了甩手掌柜一号。这方面的工作委派给了姚宗礼神父。但这位姚神父这会儿实在太忙,当了甩手掌柜二号,实际的建院管理事物交由天主教女修会法国仁爱会处理。

年,8位年轻的女修士受法国天主教耶稣会派遣,来医院。

(8名修女的合影,当事人称“白帽子嬷嬷”)

她们可不简单呢,各个都有当时非常难考的法国护士执照,护理经验非常丰富,怀着治病救人的信念,克服异国他乡等种种困难,与15位中国助理开始建院工程。年,医院一期工程竣工,紧接着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开院筹备,这一筹备就是2年。

年10月13日,医院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法租界当局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名流、医药卫生界同行都出席了庆典。医院对外正式法医院(I’HopitalSainteMarie),意译为“广为慈善”,“医院”之名应运而生。

(医院)

02贫富俱收、更求完善

在当时法租界以高雅幽静著称,这医院又是洋人办的,那岂不专给洋人、有钱人看病?错了,医院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富人服务。医院创建时,就有了“贫富俱收、更求完善”的办院目标,我们谁都看,来者不拒!

广慈立院之初,前来就诊者并不多。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还是需要一波口碑传播才行。这个契机很快来了。徐家汇天主教堂大堂建造时,有位福建籍建筑工人不慎跌落,人们立即把他送到医院。经过手术和较长的恢复期,他完全能重新走路了。此后,他逢人便说:“有名医为我开刀,还我健康,让我大难不死。”于是口耳相传,医院令名远彰,病人也持续增加。

(年的医院)

由于就诊病患几乎有三分之二属于贫苦大众,他们能掏出的诊医院的开销。为了实践“贫富俱收、更求完善”。医院采取了3种住院收费模式:自费、半费和免费三种。对于贫苦大众,只在其能力范围内收取伙食费,医院从未因交不起费用而拒绝过任何一名患者。

年出版的《南京教区-医院二十五周年纪念》中记载:“贫者只在其能力之内,出其膳费,从无因乏资而被拒绝者。”“故贫者极乐进医院,药费优廉看护周到,身心具泰。”简而言之,只要收取伙食费,就能得到当时最一流的治疗,这对百姓绝对是幸事,难怪会广受认可。

据统计,年至年,门诊达人,医院住院病人数人。到了年,全年门诊人次,住院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平民,他们享受着免费或半费的服务。

(20年代的医院)

不过,贫富兼收的医疗模式是很好,但这也是要花钱的呀,费用谁出?这些医疗费用和成本的补贴就落在了公董局和各社会慈善机构上。据记载,医院享受的医疗补助占了当时法租界内20多家医疗机构的总补贴费用一半以上。也从侧面说明了医院当时在租界内公共卫生方面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贫富俱收、更求完善”可不是吹吹牛而已。

医院作为天主教江南医院,立院之初就承担着“广为慈善”的期许。从对患者的贫富兼收,到医者自身的仁爱之心,“广慈”院如其名。医院的发展,这里还将见证更多的历史,走出一位位名医大师,为一个个患者扫除病痛、带去希望。

至此,广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原标题:《那一年,这医院成立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