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红井背后的故事新京 [复制链接]

1#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这篇名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文章,自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为迎接建*百年,新京报记者走进江西,一路追寻先辈们的革命足迹,探寻着“井”和“井”背后的故事。

从瑞金城区往东行约5公里,一颗巨大的红五星横跨在公路上方,再往前便是“共和国摇篮旅游区”。这里既是一个革命旧址群,也是一个古朴的村落。村内古樟荫蔽,粉墙黛瓦传递出百年沧桑,《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提到的那口井静静矗立在这里。

进入景区,沿着鹅卵石小路一路深入,很快就能看到“红井”。红井周围人头攒动,除了游客,还有许多身穿红**装的讲解员。他们大多为本地人,看上去二十出头的年纪,却能将这口红井八十余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红井。

红井水深,水质清澈,井沿由众多石块堆积而成,井口铺上了水泥,清洌的井水触手可及。红井旁,来来往往的游客拿着竹勺弯腰舀水,记者也忍不住浅尝一口,淡淡的甘甜沁人心脾。

游客与红井石碑合影。

据讲解员介绍,年,中央*府迁到沙洲坝,毛主席发现这个地方的群众饮水困难,便带领干部实地勘察、调查地下水源,再与红*官兵、当地群众一道挖了这口井。年,经过修缮后的井被取名为“红井”,以此来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与思念之情。“上书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便是在那时立起来的。”

岁月逝去,但红井在当地人,乃至全国人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井边一座造型为学生课本的雕塑上,镌刻着我们熟悉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一位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站在雕塑前说:“我小时候就学过这篇文章,现在我8岁的儿子也会背了。”

毛泽东同志故居。

如今的沙洲坝树影婆娑、恬静质朴,除红井外,这里古老的建筑掩映在青翠的古树下,显得格外壮观、静谧。景区内参天的古樟树随处可见,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特别是毛主席旧居前的古樟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古树被木栅栏围着,标牌上写着:毛泽东同志读书阅报处(-),并未标明树龄。树的主干异常粗壮,树皮上长满了苔藓。在它的一侧,新树枝依托树干生长,形成一片绿荫。如今,这株曾经陪伴过一位伟人的古树,更像一个世纪老人,默默地注视世事的沧桑变化。

新京报记者于梦儿

编辑李铮校对李世辉

图片新京报记者郭延冰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