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过去的年对赣州旅游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位推动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聚焦项目建设、做好引客入赣、优化市场环境,全市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呈现出全面推进、亮点频出、成效显现等态势,获得“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设区市”称号。原省旅发委党组还专门就我市旅游产业取得的成绩、成效,向赣州市委、市政府发出感谢信。2月11日,记者从市文广新旅局了解到,年我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08亿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总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39%。
年,我市旅游发展保障有力增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部署、调度旅游发展工作,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全市旅游工作座谈会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调度会,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考察遵义、延安、桂林等地文化旅游发展,并成功举办红军长征论坛,与三地签订了旅游合作战略协议。“一核三区”各片区领导扛起责任深入挂点片区县调研、召开片区调度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纳入年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考评考核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分值比重大幅增加。创新开展了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推动旅游人才培养并留住旅游人才。
与此同时,顶层设计不断优化。《赣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一核三区”四个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起草了《赣州市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实施方案》,新修订了《赣州市推进全域旅游奖励办法》,年至年我市将兑现相关奖励万元。阳明湖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去年,我市旅游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获评国家和省以上权威优质旅游品牌48个,达到前5年的总和。其中,成功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处,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25个,省全域旅游示范区1处,省旅游风情小镇1个,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低碳旅游示范景区5处。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26家A级景区进行了暗访检查,督促景区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此外,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采取现场摄像调度、编印项目图册、印发进展通报等方法,强化调度,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截至年12月底,全市个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开工率94%,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列入年全省旅游重点项目的数量及完成投资均位列全省第一。年以来共引进49个文旅项目,签约金额达.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投资总额超过三年行动方案全域旅游项目投资总额,项目平均投资是三年行动方案项目平均投资的4倍。
旅游要素也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在建四星级及以上标准酒店项目43个,其中按五星级标准建设有12个(兴国沃尔顿大酒店、会昌国际酒店、大余大龙山酒店已建成运营),项目建成后,全市五星级酒店将达14家,四星级达51家,超额完成三年行动方案目标要求。新评赣州客家美食旗舰店21家,18个县(市、区)面向市场推出了一桌特色菜、15个县(市、区)在建或已运营美食街。赣州中心城区至相关县(市)旅游直通车已开通9条。旅游安全保障升级,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实现“旅游空中免费救援”。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年共建设A级以上标准旅游厕所座,基本覆盖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点。
年,我市旅游宣传营销持续精准发力。市、县两级宣传推广丰富多彩,各项活动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在德国汉堡市举办了“世界橙乡·生态家园”城市旅游推介会,设立了“赣州市旅游推广驿站”促进赣州与汉堡乃至中德两国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春节后旅行商将赴赣踩线,组织入境游客来赣;开展了“包机、专列、直通车游赣州”“赣南脐橙采摘旅游季”、赣州旅游风光全球航拍摄影大赛等宣传推广活动,市场反响热烈。改革创新宣传营销手段,将宣传推广费与引客人数直接挂钩,增加资金使用有效性,精准对接客源市场,在深圳、广州、香港、台湾、厦门、南昌等地投入万元开展落地营销。同时,配套启动了赣州市旅游精品线路策划项目,引进陕西研学旅行及引客入赣工程约35万游客来我市研学、旅游,打造红色、宋城、客家、阳明文化为主题的相对成熟的精品旅游线路。
过去一年,我市旅游扶贫成效进一步彰显。年,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个,覆盖贫困村个,带动贫困户户,户均年增收.59元。通过发展乡村游与休闲农业,帮助16万余人就业,30余万低收入人群辐射收益。开展了第一批旅游扶贫试验区试点县、示范点创评工作,评定旅游扶贫试点县7个,旅游扶贫示范点24家。总结形成景区联村型、景区辐射型、整村推进型、合作社联动型、党建引领型和基地依托型六种典型旅游扶贫模式,并汇编了《赣州市旅游扶贫工作的典型做法与经验启示》,一批典型经验文章在国家、省等各级媒体刊发。年全国扶贫日系列论坛文化和旅游扶贫论坛,赣州旅游产业扶贫工作被全省作为典型推荐,并重点介绍了大余丫山、龙南虔心小镇以及瑞金的旅游扶贫经验模式。(记者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