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喜迎二十大江西红色名村别样红甘甜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在瑞金城西沙洲坝镇沙洲坝村,

有一口著名的“红井”,

井水清冽甘甜,

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红都儿女。

游客来到此处,

都会取上一瓢红井水品尝,

以缅怀当年的挖井人。

红井水润泽红土地

一口“红井”,一段历史。沙洲坝镇沙洲坝村党总支书记杨航向记者娓娓道来:“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这住过。村子里没有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于是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甜甘冽的井水……”

而随着时代发展,红井水已渐渐不能满足当地人的用水需求。年,沙洲坝村建起了第一口机井;年,沙洲坝镇建起自来水厂,沙洲坝在当地最早用上了自来水。年,沙洲坝村自来水管网正式与城区并网。年5月,沙洲坝村周边区域自来水管网扩容改造,村民用水更加畅快稳定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如今,在沙洲坝村的红井里,清甜的井水仍汩汩而出,井水喝起来依然清冽甘甜。而这口红井,对于当地村民来说,也成了饮水思源的纪念地。

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红井”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流量,也带动了当地民宿和餐饮店的生意。

“年我就在沙洲坝开了一家餐馆。自从步行街投入运营后,游客不断增加,我的餐馆生意也越来越好。”一位在沙洲坝村开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还有的村民通过出租店铺或摆摊等方式增收。

走在红井步行街上,红色元素的墙体彩绘、军用飞机坦克、绿皮火车、红军雕塑、海报长廊等引人注目,让这里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而村民们也积极搭建起“红色舞台”,组建了三支百姓红色文艺队伍,在村内开展活动,传播红色精神。如今,当地老百姓融入红色旅游业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

“柏油路”成了致富路

曾几何时,一提到农村,人们想到的是破屋土墙,和无法忍受的脏乱差。现在,这样的历史在沙洲坝村正在翻页。随着当地农村环境提升整治工作的开展,现在的沙洲坝村,村里平坦的柏油路通往各家各户,整齐的房屋、成荫的绿树、熙攘的人群,勾画出美丽乡村“示范村”诗意的美。

有了柏油路,游客前来游玩也越加便利。“到了假期,不少游客在红井感受红色文化以后,还会来体验一下大棚采摘。新增发展的柑橘、脐橙、葡萄、杨梅等精品果园有亩,带动23户农户户均增收2.2万元。”杨航向记者说道,还有筋道爽口的有机米粉、甘甜多汁的富硒杨梅、生态园等特色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家家户户面貌焕然一新

时光荏苒,红井见证了沙洲坝村的蝶变轨迹。经过一代代党员干部的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沙洲坝村由原来的“脏、乱、差”逐渐向“洁、净、美”转变,家家户户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有一部分村民还住进了别墅。“现在村子变漂亮了,我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了。”沙洲坝村的一位村民由衷地对记者说道。

此外,革命老区的产业振兴发展,让家家户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沙洲坝村60户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投资余万元新建占地面积20亩的红景宾馆,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7万元。

“红井北安置区没有路灯导致群众摸黑出门,已解决”“新屋家小组山塘存在着脏乱差问题,12月底解决”……在沙洲坝村村委会办公楼的醒目处,立着一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公告牌。这正是当地党员干部始终努力把“民”字写大,把“民”事做细,全力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沙洲坝村,在红色伟力的牵引下,美丽的幸福花海景区、淳朴的乡村旅游农庄相融相宜,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和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熠熠生辉,处处展现出富裕、和谐、秀美的生动景象。

来源:江西晨报

万雯婷记者吴显林

责编:胡澜琴

审签:刘伊

监制:杨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